有为青年“小良哥”——记东台农商银行三仓支行客户经理陈祎良
来源:发布时间:2018年09月16日
“我们‘小良哥’啊,本可以凭颜值吃饭,却非得靠实力。”同事口中的“小良哥”名叫陈祎良,是东台农商银行三仓支行的一名年轻客户经理。小伙子今年29岁,1米78的个头,一头利落的短发,彬彬有礼、阳光帅气。
暖男的“犟脾气”
入行五年,“小良哥”平日住单位宿舍。他是个热心肠的“劳动派”。清晨,他经常第一个到班,拿起扫帚就打扫卫生。每逢节假日,他总抢着排班,班次排到最后,值班人员表上总是写上自己的名字。遇上支行晚上集体加班,他还会系上围裙,亲自下厨,为同事们奉上一顿可口的蛋炒饭。
与随和的性格相比,在抓学习和做工作上,“小良哥”却不是“60分万岁”,而是有着自己的“犟脾气”。
刚入职时,“小良哥”也是先进柜台,从“小桂圆”干起。三仓镇是大镇,支行的柜面业务量在全行数一数二。面对异常繁忙的柜面服务,“小良哥”不急不躁,沉下心性,学习钻研,精益求精。几年下来,“小良哥”不仅在业务量上名列前茅,操作质量上也做到了现金、凭证无差错,经他手上整点上缴的现金,永远都捯饬得平平整整,个人名章也加盖得排排对齐。在去年8月份成为一名客户经理后,陈祎良又钻研起信贷业务,从熟悉产品开始,紧跟前辈学知识、学流程,短短4个月时间就接管了4个村、160户贷款客户,贷款余额也增长至2000余万元。
“小良哥”的犟脾气还体现在执行规章制度上。碰上操作难题,陈祎良从不肯打“马虎眼”,而是主动请教师傅或者埋头查找制度规章,直到学懂弄通做对为止。而在执行制度上与同事意见出现分歧,他更是一改随和,据理力争,不辩个明明白白不肯罢休。
一把好手+一双快手
当“小桂圆”做柜面营销,“小良哥”嘴甜手勤又特会算账。
“阿姨,您听我给您算个小账,再做决定。”遇上客户想存款“搬家”时,他会第一时间拿起手旁的计算器,一阵噼噼啪啪,然后将最直观的数据展示给客户,“您看,同样的10万元存我们银行,仅一年利息就高这么多!”
站在客户利益的角度分析,自然很容易赢得客户的信赖与认可,年纪轻轻,“小良哥”已经拥有了不少“回头客”。一些老客户宁愿多等一会儿,也要到他的窗口办理业务。因为嘴甜手勤会算账,“小良哥”当柜员期间的个人班外吸储排在支行前列。
做柜台营销,“小良哥”是一把好手;做外拓服务,也少不了他这双快手。
支行组织进村发放社保卡,现场发卡流水线最累的一环就是系统操作。由于现场发卡人多且嘈杂,为减少村民等待时间,操作人员既要保证客户信息录入准,更要保证操作速度快。这时候,手脚麻利的“小良哥”总是主动挑重担,操作3G终端,一个个问询客户信息,一张张激活社保卡、打印传票。高强度奋战七八个小时后,他操作键盘的手指僵硬得几乎无法伸直。为了不耽搁总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,回到单位,稍稍喘口气,他继续加班,整理装订数百张传票。
在他的支持保障下,三仓支行创下单日发放社保卡550张,激活率90%的纪录,当年社保卡发卡2万张,手机银行拓展量全行第二的傲人业绩。
万能“小良哥”
在内部锻炼4年后,“小良哥”转岗客户经理。事实上,除了客户经理,他还有安全员、电子银行专员、弹性柜员等多个“头衔”,支行各种工作岗位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。
炎炎夏日,下农田为瓜农磅口服务,凌晨4点,进茧站帮蚕农结算茧款;创建盐城市五星级网点,上百项的考核点,他独自包揽下全部软件资料的准备;运营主管请假一个月,他硬是当了一个月的临时主管,并兼任主对公的重要岗位。
“我们的‘小良哥’还能做侦探。”同事们眼中的“小良哥”年纪轻轻,却简直万能。有一次,一位老人急急忙忙地走进支行营业室大厅,表示自己的手机在办理业务时丢失了。为了不让老人着急,热心肠的“小良哥”主动走上前,答应帮老人调阅录像。手机虽然只值400元,但他还是利用午休时间整整回看了两小时监控,通过反复察看,最终锁定了偷手机之人。紧接着追踪线索,上门拜访,摆出视频证据……最终成功地帮助老人索回了手机。
“小陈不是天生强大,而是天生要强。”对于万能“小良哥”,三仓支行老行长崔卫华一脸的赞许:“继续好好干,这孩子将来大有可为。”
凭借谦虚友爱、勤学善思、踏实肯干、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和优异的工作成绩,陈祎良3次被总行评为年度工作先进个人,去年还被东南片区的青年员工一致推选为片区团支部书记。
翻看“小良哥”的职业规划,对于未来,他自己的想法却十分简单:“新岗位,新起点,不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,早日进入新角色,成为一名合格的客户经理。”
剧本简单,但万能的“小良哥”已经进入新角色,属于他的好戏,显然,还在后头。
(行政办公室/张明华 王诗凯)